疫情防控不松懈 学术交流不停步 ---记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暑期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 2021-08-17 浏览次数: 10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曾说过:“一个人进步不叫进步,带动一个团队、一批人共同进步,事业才能进步,中医药发展才会生生不息。”20217月以来,本中心主任及主要学术骨干进行一系列线上学术交流活动,既有力配合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又充分响应张伯礼院士号召利用宝贵的暑期时间聚焦行业热点、交换学术思想、推动中医药事业进步。

学术活动一  

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特征揭示及其规律性基本认知

  202185日,中心主任段金廒教授受邀在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平台第7期作了题为“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特征揭示及其规律性基本认知”的主旨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30%左右的患者因临床不合理用药而死亡,“配伍禁忌”关乎民众用药安全有效,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大问题的关注焦点。中药配伍是中医药人的智慧结晶,若配伍失当则会适得其反、成为禁忌。作为973首席科学家,段金廒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协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单位,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项目支持下,围绕中医临床经典配伍禁忌 “十八反中“反与不反”“为什么反”等科学实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研究。

  段金廒教授首次提出中药配伍禁忌现代研究多元模式,创建适宜于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平台、多类型毒-效物质相互作用表征方法、潜在毒性早期发现技术、中药联合用药安全预警技术等方法技术体系;首次提出致毒/增毒、降效/减效为中药配伍禁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表征,阐明各反药组合形成禁忌的物质基础与生物学机制,客观界定和回答了中药十八反反与不反的科学实质;发现了药性与功效取向类同、药材基原与化学成分结构近似的药味合用具有共性的配伍禁忌特征与规律性,反药组合及同方配伍毒效关系的共性/各异性和宜忌转化条件等,为系统发现中药配伍体系中蕴含的禁忌规律提供了范式;揭示代表性中药配伍禁忌的科学实质及其规律性,回答了千百年来临床医家对十八反配伍反不反和为什么反的历史悬疑,为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和中药新药创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突破以往以本草文献为主探讨中药配伍禁忌的研究模式,通过古今文献-临床分析-实验验证等相互关联发现中药配伍禁忌具有条件性、动态性和规律性。系统揭示了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和预警,为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提供示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配伍理论体系。该学术报告受到了370余人同时收听和一致好评。

学术活动二  

分类施策,促进枸杞产业多元化发展

  72223日,中心郭盛副研究员受邀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酒泉市林业和草原局、酒泉市林果服务中心和酒泉市枸杞产业协会联合举办的酒泉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名家讲坛,并作了题为“分类施策,促进枸杞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学术报告。

  郭盛副研究员主要从枸杞子药用历史源流与功效、产地变迁与道地性、基于多类型活性组分分析的药用和食用枸杞子区划等方面介绍枸杞子产地变迁与生产区划;并围绕枸杞子及其组方改善青少年及老龄期视觉功能的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基于多模型的枸杞子多糖对肝肾功能及神经营养生物活性研究、枸杞子二咖啡酰亚精胺类成分结构与神经保护活性构效关系研究、基于circRNA的枸杞子坚筋骨科学内涵揭示、宁夏枸杞叶资源价值发现与高值化产品开发等方面介绍枸杞子及枸杞叶多元功效的基础应用研究。最后提出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前景展望:聚焦枸杞子道地性研究,不断拓展枸杞资源价值;深入分析国内外枸杞知识产权与产品结构,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致力于高附加值多元系列产品开发;“三产联动”协调发展,构筑枸杞产业多元发展路径。

学术活动三  

基于“蛋白质/肽组学-修饰组学的动物药特征性物质分析及评价研究

  82日,中心骨干刘睿副教授受邀参加202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膜生物色谱应用暑期培训班,并作了题为“基于“蛋白质/肽组学-修饰组学的动物药特征性物质分析及评价研究”的学术报告。

  动物药是我国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皮肤衍化组织形成的动物药种类多、应用广泛;然而由于部分动物资源锐减,珍稀角类动物药资源的生产供给面临严峻局面,同时动物药生产加工原料来源不清、真假难辨等问题突出,亟待简便、灵敏、有效的分析评价手段。本团队应用“蛋白质/肽组学-修饰组学研究策略,基于定性、定量蛋白质组轮廓对犀角、羚羊角、水牛角、山羊角进行研究,为水牛角、山羊角替代犀角、羚羊角珍稀动物药资源提供依据,同时采用多指标验证水牛角、山羊角替代资源的“清热”效应;通过“快速鉴别—序列比对—规律整合”策略,以活性肽组释放规律与相似性比较评价珍稀动物药替代资源,结果表明羚羊角与山羊角模拟消化液中肽段具有高度相似性;基于“肽组—修饰组”策略,从肽段修饰组及特征肽段含量角度建立动物药质量控制新模式,可同时区分鹿、驴、马、牛、猪等来源的胶类药材,水牛、牦牛、黄牛、山羊等来源的角类药材,猪、鳖、龟来源的甲类药材等,对同一动物来源的胶类药材可细致区分不同药用部位制备的胶类药材如鹿皮胶和鹿角胶。本团队通过对角类动物药的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和推动动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系列学术报告丰富了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吸引了专家学者对中药配伍禁忌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关注和交流,促进了我中心与兄弟单位及相关行业的“产--研”对话和合作。中心主任段金廒教授希望依托本中心协同创新的科技人才技术和体制机制优势,践行长三角一体化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服务于中药资源产业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和中药全产业链的的提质增效与富民增收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