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药资源普查第三大队报道之三—— 困难篇
发布时间: 2014-08-14 浏览次数: 15

       结束了对溧水区和江宁区样地的实地踏查之后,伴随着立秋的清风和细雨,8月6日开始,第三普查队又展开了首轮对溧水区邵王村28号样地与联合村22号样地的实地调查。出发前,大家设想了很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山区野外作业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作了较充分的准备。但第一天,溧水的山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一、路在何方

       在GPS的指引下,我们驱车来到接近样地的断头路前。据地协向导说,山区的路修到哪是哪,这已是最接近样地的“路尽头”了。于是下车,带上全部外业工具,一列纵队顺着潮湿而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前行。约40分钟,一行来到山脚下,再次定位确认样地就在略偏左侧山上。大家一阵兴奋,但随即发现高兴得太早了,我们找不到可上山的路。经询问附近老乡何处有路?答曰:这山平时基本没人上去,因此没路。天哪,竟然真的无路可走! 明知山无路,偏向山上行!荒山植被经一个夏季的疯长异常茂密,通往目的地的路可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上杂草齐肩,灌木与乔木交织丛生,荆棘挡道,蚊虫遮目,潮湿闷热。严辉老师一马当先,大家轮流挥舞手中的砍刀披荆斩棘,艰难前行。经一个多小时的厮杀,终于到达第一个样方所在地。大家相互对视,只见个个衣服湿透,汗如雨下,但凡衣服不及遮挡之处伤痕累累,惨不忍睹。但我们终于将这座名叫“东芦山”的其中一个荒蛮小丘踏于脚下了! 稍事休息后,大家在两位队长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测方位、拉样方、认植物、计数目、拍照片、取标本、做记录……,一丝不苟。下山时,我们沿着上山时新开的路顺势而行,仅仅15分钟便回到山下。 

队员们犹如进入了不见天日的原始热带雨林

 

披荆斩棘,艰难前行

 

丁安伟老师身先士卒登上陡坡

       二、蚊虫猛于虎

       8月7日中午,一场小雨降临,大家草草吃了顿农家午餐便又匆匆向28号样地之2号样方套进发。原指望小雨过后会凉快些,可一进入杂草、灌木和荆棘交织的怀抱,即刻感到呼吸困难、闷热难当。落下的雨水经炙热的太阳烘烤后,变为浓浓的水汽弥漫在林间,久久不能散去,缺氧的感觉令我们脚步迟缓,大口喘息。正在艰难之时,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湿热环境招来大批穷凶极恶的蚊虫,一群一群地向血肉之躯疯狂袭击,全然不顾我们上山前刚刚抹过的驱蚊剂。大家急速地挥舞双手,不停拍打,但仍无人不遭毒口。有老师说,曾到过许多山区采药,但好像从未见过这种阵势。队长则说,如此阵势即使45年前他在农村插队时也未曾遇见过,壮观而血腥的场面令队长大开眼界。一场恶战之后清点伤员,陈佩东、邹立思老师首当其冲,面部、颈部、手臂散在着众多大小不一的红肿,他们在蚊虫的围攻下,仍坚持完成了样地照片的拍摄。 第二天上午,队伍在前往28号样地的4号样方套时,张珂同学在挥刀开路途中,不慎碰到了马蜂窝,右手和额头被飞出的马蜂蜇伤,张科同学忍着疼痛坚持完成了上午的工作,并在中午经简单治疗后,又转身投入下午的工作。 数天下来,我们俨然已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在与蚊虫为伴的外业工作环境中,队员们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蚊虫想吸血?让它吸两口就是了(该消灭的绝不手软),没有什么能挡住我们普查的脚步。

 

陈佩东老师被蚊虫咬得片体鳞伤惨不忍睹

       三、英雄出少年

       我们队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硕士生依泽同学,身材高大魁梧的东北小伙,在队伍中担任背工具、打样方等任务。高个有优势,但在没路的灌木丛中,优势却变成了劣势,乱藤缠绕,依泽同学往往需要将身躯弯成比常人更大的角度,甚至几近匍匐状态前进才能勉强通过。到了坡度较大的山坡时,由于重心比较高,在上坡或是下坡时,都要弯曲双腿,尽可能降低重心,以避免从陡坡滑倒。为此,他承受了比其他人更重的负担。李帅锋硕士是我队的信息员,白天上山,晚上要汇总整理信息资料,常常忙到凌晨。瞿城、张珂二位本科同学自愿要求参加普查工作,物资搬运、设备保管、挥刀开路、拉绳围方,仗着年轻力壮苦活累活干了很多。同时,他们抓住机会辨识中药,一路辛苦,一路学习,学问见长,被丁队长表扬为有志青年。 

天色渐暗,依泽同学,快点下山了

       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普查三队初战告捷,在困难中一路前行。回程的路上年逾花甲的队长问队员们:“苦不苦?”,大家回答说:“苦——并快乐着!” 此时,在大家的脸上不见了第一天刚到山脚下时的紧张与焦虑,多了一份胜者的从容和自信。 第三普查队的伙计们,你们是最棒的!

      (依泽撰稿,邹立思、陈佩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