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时间: 2013-12-16 浏览次数: 16

       央视网消息: 10月17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在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炼介绍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整体进展。目前,普查试点工作已在中西部22个省份的655个县组织开展,并在2013年底向31个省份的807个县全面推进。这将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组织实施奠定基础。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支撑

       试点工作制定了普查技术方案,并在试点工作中得以完善。比如,包括“3S”技术在内的各种遥感技术,极大地提高普查的科技含量。“3S”是指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集成。具有快速、经济、方便等特点,在资源调查及监测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在传统调查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了一批新的调查方法。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支撑发挥,比如,在踏查过程中普查队运用GPS定位仪、轨迹仪、影像等先进仪器进行作业,对坐标样地进行标记、实时记录调查轨迹。探索建立了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服务体系、若干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2个种质资源库,调查了9000种中药资源,对药典收载的400多种中药材进行了重点调查。

       创新组织模式

       采取“行政”和“技术”两线并行的工作机制和“局省”联合的组织模式。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和县三级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试点省份均由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了一支从事中药资源工作的专业队伍,参加普查试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已有4000多名。

       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突出公益服务性和社会服务性的工作机制。

       据悉,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是在1983-1987年,距现在已将近30年。期间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对中药资源的利用需求不断增大,中药资源种类、分布、量、质和应用等与20多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对中药资源家底进行摸底调查十分必要,为制造资源保护措施和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的任务有四个:一是调查代表性区域的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等信息,摸清中药资源家底;二是探索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四是开展与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