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中心菊花药材资源循环利用工作被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报道
发布时间: 2017-11-30 浏览次数: 353

中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是保障国民健康、发展民族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2016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00万亩,中药材产量近400万吨,中药资源产业的贡献率已占全国医药产业总额的1/3份额。但目前中药产业的简单转化、低附加值的粗加工,让天然中药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只有30%,而近70%的副产物被作为废物排放。创新中药种植的生态、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健康升级,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下称协同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创建了药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提质增效、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策略与模式,形成了一批适宜于中药废弃物及副产物循环利用转化技术体系。

江苏射阳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药用菊花产区,是协同中心长期合作基地。中央电视台二套财经报道栏目在全国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江苏菊花等品种为范例,剖析了这些品种在突破原有产业发展瓶颈的示范意义,为中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转型升级提供范例及思考。20171114~15日,应中央电视台财经报道栏目组邀请,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段金廒教授及协同创新中心严辉副教授,射阳县洋马镇王国庆书记、江苏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孙晓东总经理、朱文彬高级农艺师等参与采访、拍摄。

段金廒教授从菊花秸秆存量规模、菊花秸秆理化特点说起,介绍了协同中心已开展的以菊花秸秆为原料的循环利用示范研究,从菊花观赏、药膳,药材采收加工后,从茎叶中提取精油及黄酮提取物作日化品原料及饲料添加剂,再从提取精油及黄酮的菊花秸秆作为纤维素酶提取原料,提取纤维素酶后最后剩余的残渣做生物炭还田等,实现了非药用部位的吃干榨尽,更重要的是在一过程中,借助技术创新,新增了一系列新产品,产生了新收益,实现了充分、高效的物质循环。 

段金廒教授与基地技术人员介绍菊花非药用部位理化特点

洋马菊花基地花农采收场景

段金廒教授介绍菊花秸秆还田情况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高度重视与区域代表性药材基地开展协同攻关,选择了菊花、芡实、丹参、黄蜀葵、苦参等不同类型中药大品种,积极开展药材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团队自2003年起持续性地与洋马菊花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围绕着新品种引种、选育,品质评价、规范化生产等取得一系列成果,协助洋马菊花获得药材之乡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力推动了洋马菊花产业的发展及壮大。自2013年协同中心建设以来,中心启动了菊非药用部位资源价值发现与产业化开发重点项目,整合了国家中药材动态监测体系苏北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盐城综合试验站等平台资源,先后投入数名技术人员形成技术团队开展菊花资源化学评价、非药用部位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等工作等,2015年及2017年,先后毕业了硕博士研究生各一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协同中心魏丹丹博士申请的“基于代谢组技术的菊叶清肝明目功效物质基础及生物学机制研究”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目前,协同中心正联合地方政府及相关龙头企业,积极优化协作机制,做好进一步循环利用的示范推广工作。

  

(通讯报道:严辉)